硬件笔记本
认证:优质创作者
作者动态
硬件萌新第一课:焊板子!群友吐槽:核心板拆到怀疑人生,旁边的座子都干废了!
21小时前
不会抄板的硬件工程师,不是好硬件工程师
3天前
颠覆传统!这款“二极管”损耗超低、发热极小、压降仅为20mV
5天前
以太网电路基础及layout技巧
6天前
硬件玄学现场:模块‘八字不合’,一接地就干扰,不接就没事,你遇到过吗?
05-22 09:15

不会抄板的硬件工程师,不是好硬件工程师

在硬件行业混久了,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——不管是小公司还是大厂,开发新产品时总喜欢先拆解竞品,研究别人的电路设计。有人觉得这是“抄袭”,但真正干过这行的人都明白,事情没那么简单。

01 为什么大家喜欢“抄板”?

很多人以为“抄板”是因为工程师水平不行,其实恰恰相反——抄板不是因为不会做,而是因为自己做成本太高、风险太大。

举个例子,设计一个100W的开关电源,你可以用正激、反激、推挽等多种拓扑结构,都能实现功能。但问题是计算出来的电感值和实际偏差不会太大,计算出来的参数最合理,成本最优,最关键的是哪种方案参数在大规模量产时最稳定?

这些问题的答案,不是靠理论计算就能解决的,而是需要大量的实验进行验证,并且量产最稳定,出问题少。对于小公司来说,时间和经费都有限,如果自己从头摸索,可能产品还没调试好,市场机会就错过了。

所以,“抄板”本质上是在抄其它厂家,特别是大厂的经验——人家已经踩过的坑,你没必要再踩一遍。

02 抄板 ≠ 无脑复制,关键在“理解”

抄板最怕的就是不动脑子,直接照搬。有些工程师拿到竞品甚至电路图,连基本的原理都不看,直接原样复制,板子回来到处都是这样那样的问题,最后的结果就是根本不能用。

真正的“抄板”应该是:

1、看懂设计逻辑——为什么这里用这个电阻?阻值怎么得出来的?那个电感的作用是什么?

2、验证关键参数——大厂用的电感是4.7μH,但你的工作频率不同,可能得调整。

3、优化适配——根据自己产品的需求(成本、尺寸、环境等)做调整。

说白了,抄板只是第一步,真正的技术在于消化吸收,再变成自己的东西。

03 抄板的三大现实好处

为什么小公司尤其喜欢抄大厂的设计?因为真的能省不少事:

1、供应链省心大厂用的元器件,供货稳定、价格低。如果你非要选冷门芯片,可能面临:

采购周期长(等3个月才到货),价格翻倍(小众元件量少,供应商坐地起价),停产风险(用着用着发现芯片EOL了,得重新改设计)

所以,跟着大厂选型,能少踩很多供应链的坑。

2、产品可靠性有保障大厂的方案已经经过市场验证,卖了几百万台设备都没问题,说明设计是靠谱的。如果你自己从头设计,可能遇到:

EMC不过(一上电就干扰Wi-Fi信号),高温死机(夏天客户机器频繁重启),量产良率低(贴片厂做10个坏3个)。

抄成熟方案,至少能保证基本功能没问题,省去大量测试和返工成本。

3、抢市场窗口期硬件行业竞争激烈,晚3个月上市,可能市场就被别人占了。如果自己从头研发,光是调试可能就得半年,而抄成熟方案,能大幅缩短开发周期,让产品更快上市。

所以,抄板的尽头是创新,抄板可以让你活下来,但想做大做强,最终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。

华为、特斯拉这些公司,早期也是从借鉴开始的,但后来都在关键技术上做了突破。比如:

华为的通信设备,最初也是学习国外方案,但后来在5G、芯片上做出了自己的技术。

特斯拉的电池管理,电机革命和电控艺术方案三大的优化和突破,最终优化成了行业标杆。

告诉自己,抄板只是手段,不是目的真正的工程师,应该在抄的过程中积累经验,最终找到自己的技术路线。

04 硬件工程师的真实处境

很多人觉得硬件工程师就是“画板子的”,甚至有人说:“现在芯片厂家的参考设计都很成熟,硬件工程师就是裱糊匠。”

这话对,也不对。

对的方面:

确实很多低端硬件设计可以靠抄DEMO搞定,比如简单的ARM开发板、电源模块。国内大部分硬件岗位的要求并不高,能画原理图、能调试电路板,就能混口饭吃。

不对的方面:

DEMO只是“能用”,离“好用”还差得远。 很多公司产品一上高低温就宕机,抗干扰差,精度低,就是因为没吃透设计。

真正的硬件高手,是能解决复杂问题的。 比如:

怎么在强干扰环境下稳定采集传感器数据?

怎么优化电源设计,让整机功耗降低?

怎么在有限成本下,提升EMC性能?

这些问题的答案,不是抄DEMO能解决的,而是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工程经验。

05 硬件行业的人才困境

我平时也会帮一些单位招聘硬件工程师或相关的技术人才,或者接一些外包项目,做不完的也会发出去叫别人做,我发现国内硬件行业有个怪现象:

低端卷成红海——一堆人抢着画简单的板子,工资低,竞争大。

高端人才稀缺——真正能搞定高速电路、射频、大功率电源的工程师,少之又少。

原因很简单:

硬件成长周期长——软件3年能成高手,硬件可能5年才刚入门。

行业待遇不如互联网——同样的智商和努力,干软件可能薪资翻倍。

门槛高——不仅要懂电路,还得懂结构、散热、供应链,甚至生产工艺。

所以,很多人干硬件干到一半就转行了,剩下的要么是真爱,要么是熬成老鸟后越来越吃香。

06 总结

硬件行业就是这样——起步阶段,抄板是最务实的选择,它能让你快速做出产品,活下来。但如果你想走得更远,就得:

理解背后的原理:不能只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

积累自己的技术库:哪些方案适合什么场景,得心里有数。

最终找到创新点:可能是成本优化,可能是性能提升,也可能是差异化功能。

不会抄板的硬件工程师,不是好的硬件工程师,抄板不丢人,丢人的是抄了十年,还是只会抄 真正的工程师,应该是在抄中学习,在学中超越,最终走出自己的路。

声明: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电子星球立场。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授权事宜与稿件投诉,请联系:editor@netbroad.com
觉得内容不错的朋友,别忘了一键三连哦!
赞 2
收藏 3
关注 261
成为作者 赚取收益
全部留言
0/200
成为第一个和作者交流的人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