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公式的推導都有一個相同的環(huán)節(jié),就是將負載直接等效為電阻并聯(lián)在Lm兩端,企圖將問題簡單化。
看似真的簡化了,看似差異不大,其實已謬之千里了。
每個公式的推導都有一個相同的環(huán)節(jié),就是將負載直接等效為電阻并聯(lián)在Lm兩端,企圖將問題簡單化。
看似真的簡化了,看似差異不大,其實已謬之千里了。
我同意在電路分析過程中可以采用簡化、補償?shù)确椒ǎ珣诓桓淖冸娐饭ぷ髂J降那疤嵯虏判?。在穩(wěn)態(tài)工作過程中,LM兩端的電壓大部分時間為方波,也就是說LM大部分時間是不參與諧振的,但在簡化后的模型中l(wèi)m是始終參與諧振的。電路在不同的頻率點工作時,可以用相同的公式將輸出負載等效為與lm并聯(lián)的阻抗嗎?ZCS區(qū)域是像經(jīng)典特性曲線中體現(xiàn)的那樣嗎?最大輸出功率加一點,最低工作頻率降一點就進入ZCS了?
至于三樓提問的"怎樣才合理",我的回答是“我不知道。”
在正常工作時,LM是不參與諧振的,LM只是在最低頻率限制中其作用,就是限制LLC諧振工作在ZVS模式。如果你調(diào)試好了諧振,那么你發(fā)現(xiàn)工作頻率跟諧振頻率是差不多的。
請問為什么簡化后的模型中Lm是始終參與諧振的??Lm參與諧振的程度取決于Lm的感抗和等效負載的阻抗的關系。
為什么說最大輸出功率加一點就進入ZCS了??輸出功率改變,Q值會變化,其特性曲線是變化的。
Lm參與諧振的程度取決于Lm的感抗和等效負載的阻抗的關系。這句話我是同意的,但lm一定是始終參與諧振的。
如果確定好一個LLC參數(shù),在不考慮損耗的情況下,持續(xù)加大功率,而且工作頻率沒有下限,在那個頻率點會出現(xiàn)拐點呢?也就是說在哪個頻率點以下是頻率越低輸出功率越低呢?這個頻率點一定存在,不過會是經(jīng)典的曲線圖那樣的嗎?為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