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學只是紙上談兵?沒人重視這篇四川大地震的論文,官方也沒有普及預防地震常識.論文如下.(據(jù)說在維普資訊上有收錄.)
467811210678637.pdf
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區(qū)地震趨勢研究龍小霞 延軍平 孫虎 王祖正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(huán)境學院,陜西西安710062PDF全文
在線閱讀 PDF全文
下載保存
支付說明移動用戶 編輯短信 020 到 777783061 (每條2元)
小靈通用戶 編輯短信 FHR 到 1189800 (每條1元,需發(fā)2條)
獲得全文提取碼!(2.00 元/篇)
正常打開全文,須下載安裝 PDF閱讀器 部分地區(qū)用戶不支持此短信業(yè)務(例如大眾卡、套餐用戶等),收不到提取碼不會產(chǎn)生扣費.小靈通開通范圍說明.其他的支付方式 包括神州行充值卡、支付寶、維普閱讀卡、電匯等.
摘 要:川滇地區(qū)為我國大陸最顯著的強震活動區(qū)域,地震活動頻繁.在對川滇地區(qū)強震災害數(shù)據(jù)分析的基礎上,應用三元、四元、五元可公度法分別預測了該地區(qū)下(幾)次可能發(fā)生強震的趨勢,以便能更好地配合防震減災工作.[著者文摘]
關鍵詞:川滇地區(qū) 地震 可公度 趨勢預測
分類號: P315.75[著者標引]文獻標識碼:A文章編號:1000-810X(2006)03-0081-04相關文獻:參考文獻(8篇) 耦合文獻(60篇) 相關文獻
[參考文獻]
[1]蘇有錦.川滇地區(qū)強地震活動與區(qū)域新構(gòu)造運行的關系[J].中國地震,:.
[2]邢東興.陜西省大旱年發(fā)生概率及可能發(fā)生的年份預測[J].災害學,2004,19(4):69-72.
[3]黃子波.川滇地區(qū)強烈地震預報研究[J].四川地震,1994,(1):9-13.
[4]中國地震局.《中國歷史強震目錄》(公元前23世紀~公元1911年)[M].北京:地震出版社,1995..
[5]中國地震局.《中國近代地震目錄》(公元1912年~1990年)[M].北京: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,1999..
[6]《中國地震年鑒》編輯部.中國地震年鑒1991~2005[Z].北京:地震出版社,1991~2005..
[7]翁文波.預測論基礎[M].北京:石油工業(yè)出版社,1984..
[8]陳颙 陳運泰 張國民 高建國 吳忠良 申旭輝.“十一·五”期間中國重大地震災害預測預警和防治對策[J].災害學,2005,20(1):1-14.
Study on Earthquake Tendency in Sichuan-Yunnan Region Based on Commensurability
LONG Xiao-xia, YAN Jun-ping, SUN Hu ,WANG Zu-zheng (The 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,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, Xi' an 710062, China)Abstract:Sichuan-Yunnan region is prone to strong and high frequent earthquakes.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in Sichuan-Yunnan region, the tendency of the next strong earthquake (s) is predicted by commensurability of ternary, quaternion and quintuple, for the purpo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.[著者文摘]
Key words:Sichuan-Yunnan region; earthquake disaster; commensurability; tendency prediction
收稿日期: 2006-03-13修訂日期: 基金資助: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(04JZD00010);教育部人文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(05jjd770013)
作者簡介:龍小霞(1983-)女,四川成都人,碩士研究生,主要從事資源開發(fā)與環(huán)境治理研究.longxiaoxia@stu.snnu.edu.cn.
科學只是紙上談兵?沒人重視這篇四川大地震的論文,官方也沒有普及預防地震常識.(轉(zhuǎn))(注:本人沒有證實)
全部回復(13)
正序查看
倒序查看
http://club.chinaren.com/123205771.html
"ChinaRen社區(qū) - 新生區(qū) - [小試身手]看看四川地震前的電視臺和專家是怎么說的" 看看哈 ~~~
500) {this.resized=true; this.width=500; this.alt='這是一張縮略圖,點擊可放大。\n按住CTRL,滾動鼠標滾輪可自由縮放';this.style.cursor='hand'}" onclick="if(!this.resized) {return true;} else {window.open('http://u.dianyuan.com/bbs/u/65/467811210741781.jpg');}" onmousewheel="return imgzoom(this);">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(chǎn)法》規(guī)定:安全第一,預防為主.
江·民:穩(wěn)定壓倒一切.
"ChinaRen社區(qū) - 新生區(qū) - [小試身手]看看四川地震前的電視臺和專家是怎么說的" 看看哈 ~~~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(chǎn)法》規(guī)定:安全第一,預防為主.
江·民:穩(wěn)定壓倒一切.
0
回復
地震專家欲哭無淚,5.12的強震有人預報
中國科學院工程地質(zhì)力學重點實驗室 李世煇
在西方現(xiàn)代科學技術主導下,破壞性地震(5級以上)的預報,特別是臨震預報是不可能的.這是國內(nèi)外地震界主流的共識.從這個角度看,42年前的唐山地震和今天的汶川地震都是不能準確預報的.鳳凰衛(wèi)視“有報天天讀”提到:有的報紙說唐山地震是“三分天災,七分人禍”;“時事辯論會主持人說:如果唐山地震時不拒絕外援,不會死幾十萬人.這些是看法不符合實際.實際情況是,如果尊重中西文化優(yōu)勢互補的科學家的意見,這些災難倒是可以避免的.請參閱本人博客上轉(zhuǎn)載的有關文章.
在中國,一批(1970年代)年輕的中國地震工作者學習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華(包括充分利用歷史文獻記載和“取象比類”的方法等),取得遙遙領先國際的科研成果.例如,耿慶國根據(jù)歷代(包括1956-1970年)大旱與地震關系的統(tǒng)計,發(fā)現(xiàn)“6級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區(qū),震前1-3.5年往往是旱區(qū).旱區(qū)越大,干旱時間越長,相應的震級越高”的統(tǒng)計規(guī)律(公元512年-1879年中國大旱后2-3.5年,發(fā)生了7次7.5-8級大地震).的確,去年2007年四川就出現(xiàn)了大旱年景.1972年耿慶國提出“旱震關系大地震中期預報方法”,根據(jù)這一規(guī)律,耿慶國預報了1975
年的海城地震,特別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.在1980年代出版了專著《中國旱震關系》(科學出版社).這些成果觸犯了地震界當權(quán)者的利益,耿慶國被調(diào)出預報隊伍,去了地震報社.
今天,2008年5月12日,聽到四川汶川發(fā)生7.8級強震,中國的地震科學家耿慶國欲哭無淚,心里在流血.2006年他根據(jù)旱震關系提出中期預報,近年阿壩地區(qū)將發(fā)生7級以上地震.4月26日和27日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下屬的“天災預測委員會”上,以委員會的名義,作出“在一年內(nèi)(2008.5-2009.4)仍應注意蘭州以南,川、甘、青交界附近可能發(fā)生6-7級地震”的預報(文字報告已報中國地震局等,4月30日密件發(fā)出),而且,根據(jù)強磁暴組合,明確提出“阿壩地區(qū)7級以上地震的危險點在5月8日(前后10天以內(nèi))”(以上地震預報三要素均已明確).明明是國寶,卻受到當權(quán)的主流地震科學家的排斥,只能靠微薄的退休費堅持搞科研.可惜這位退休的地震科學家的話,沒有起到作用.
我的感覺是滿腔悲憤.什么時候耿慶國、汪成民、任振球、王迪興等一批國寶才能不受排擠,放開手腳為振興中華效力呢?
http://emuch.net/bbs/viewthread.php?tid=818092
中國科學院工程地質(zhì)力學重點實驗室 李世煇
在西方現(xiàn)代科學技術主導下,破壞性地震(5級以上)的預報,特別是臨震預報是不可能的.這是國內(nèi)外地震界主流的共識.從這個角度看,42年前的唐山地震和今天的汶川地震都是不能準確預報的.鳳凰衛(wèi)視“有報天天讀”提到:有的報紙說唐山地震是“三分天災,七分人禍”;“時事辯論會主持人說:如果唐山地震時不拒絕外援,不會死幾十萬人.這些是看法不符合實際.實際情況是,如果尊重中西文化優(yōu)勢互補的科學家的意見,這些災難倒是可以避免的.請參閱本人博客上轉(zhuǎn)載的有關文章.
在中國,一批(1970年代)年輕的中國地震工作者學習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華(包括充分利用歷史文獻記載和“取象比類”的方法等),取得遙遙領先國際的科研成果.例如,耿慶國根據(jù)歷代(包括1956-1970年)大旱與地震關系的統(tǒng)計,發(fā)現(xiàn)“6級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區(qū),震前1-3.5年往往是旱區(qū).旱區(qū)越大,干旱時間越長,相應的震級越高”的統(tǒng)計規(guī)律(公元512年-1879年中國大旱后2-3.5年,發(fā)生了7次7.5-8級大地震).的確,去年2007年四川就出現(xiàn)了大旱年景.1972年耿慶國提出“旱震關系大地震中期預報方法”,根據(jù)這一規(guī)律,耿慶國預報了1975
年的海城地震,特別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.在1980年代出版了專著《中國旱震關系》(科學出版社).這些成果觸犯了地震界當權(quán)者的利益,耿慶國被調(diào)出預報隊伍,去了地震報社.
今天,2008年5月12日,聽到四川汶川發(fā)生7.8級強震,中國的地震科學家耿慶國欲哭無淚,心里在流血.2006年他根據(jù)旱震關系提出中期預報,近年阿壩地區(qū)將發(fā)生7級以上地震.4月26日和27日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下屬的“天災預測委員會”上,以委員會的名義,作出“在一年內(nèi)(2008.5-2009.4)仍應注意蘭州以南,川、甘、青交界附近可能發(fā)生6-7級地震”的預報(文字報告已報中國地震局等,4月30日密件發(fā)出),而且,根據(jù)強磁暴組合,明確提出“阿壩地區(qū)7級以上地震的危險點在5月8日(前后10天以內(nèi))”(以上地震預報三要素均已明確).明明是國寶,卻受到當權(quán)的主流地震科學家的排斥,只能靠微薄的退休費堅持搞科研.可惜這位退休的地震科學家的話,沒有起到作用.
我的感覺是滿腔悲憤.什么時候耿慶國、汪成民、任振球、王迪興等一批國寶才能不受排擠,放開手腳為振興中華效力呢?
http://emuch.net/bbs/viewthread.php?tid=818092
0
回復
@dy-Bh1hCnXp
地震專家欲哭無淚,5.12的強震有人預報中國科學院工程地質(zhì)力學重點實驗室 李世煇在西方現(xiàn)代科學技術主導下,破壞性地震(5級以上)的預報,特別是臨震預報是不可能的.這是國內(nèi)外地震界主流的共識.從這個角度看,42年前的唐山地震和今天的汶川地震都是不能準確預報的.鳳凰衛(wèi)視“有報天天讀”提到:有的報紙說唐山地震是“三分天災,七分人禍”;“時事辯論會主持人說:如果唐山地震時不拒絕外援,不會死幾十萬人.這些是看法不符合實際.實際情況是,如果尊重中西文化優(yōu)勢互補的科學家的意見,這些災難倒是可以避免的.請參閱本人博客上轉(zhuǎn)載的有關文章.在中國,一批(1970年代)年輕的中國地震工作者學習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華(包括充分利用歷史文獻記載和“取象比類”的方法等),取得遙遙領先國際的科研成果.例如,耿慶國根據(jù)歷代(包括1956-1970年)大旱與地震關系的統(tǒng)計,發(fā)現(xiàn)“6級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區(qū),震前1-3.5年往往是旱區(qū).旱區(qū)越大,干旱時間越長,相應的震級越高”的統(tǒng)計規(guī)律(公元512年-1879年中國大旱后2-3.5年,發(fā)生了7次7.5-8級大地震).的確,去年2007年四川就出現(xiàn)了大旱年景.1972年耿慶國提出“旱震關系大地震中期預報方法”,根據(jù)這一規(guī)律,耿慶國預報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,特別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.在1980年代出版了專著《中國旱震關系》(科學出版社).這些成果觸犯了地震界當權(quán)者的利益,耿慶國被調(diào)出預報隊伍,去了地震報社.今天,2008年5月12日,聽到四川汶川發(fā)生7.8級強震,中國的地震科學家耿慶國欲哭無淚,心里在流血.2006年他根據(jù)旱震關系提出中期預報,近年阿壩地區(qū)將發(fā)生7級以上地震.4月26日和27日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下屬的“天災預測委員會”上,以委員會的名義,作出“在一年內(nèi)(2008.5-2009.4)仍應注意蘭州以南,川、甘、青交界附近可能發(fā)生6-7級地震”的預報(文字報告已報中國地震局等,4月30日密件發(fā)出),而且,根據(jù)強磁暴組合,明確提出“阿壩地區(qū)7級以上地震的危險點在5月8日(前后10天以內(nèi))”(以上地震預報三要素均已明確).明明是國寶,卻受到當權(quán)的主流地震科學家的排斥,只能靠微薄的退休費堅持搞科研.可惜這位退休的地震科學家的話,沒有起到作用.我的感覺是滿腔悲憤.什么時候耿慶國、汪成民、任振球、王迪興等一批國寶才能不受排擠,放開手腳為振興中華效力呢?http://emuch.net/bbs/viewthread.php?tid=818092
看圖
500) {this.resized=true; this.width=500; this.alt='這是一張縮略圖,點擊可放大。\n按住CTRL,滾動鼠標滾輪可自由縮放';this.style.cursor='hand'}" onclick="if(!this.resized) {return true;} else {window.open('http://u.dianyuan.com/bbs/u/65/10041210747388.gif');}" onmousewheel="return imgzoom(this);">

0
回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