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,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经典,日产精品码2码三码四码区,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,日本feerbbwdh少妇丰满

  • 回復
  • 收藏
  • 點贊
  • 分享
  • 發(fā)新帖

看IGBT的C極諧振圖,猜猜那種情況下會容易炸機

大家好:

      現(xiàn)在有以下一個實驗,導通IGBT,8us后,馬上關閉,然后觀察IGBT的C極端的諧振波形。

      問題,能否按照圖所顯示的數(shù)據(jù),說出那種情況下,線盤與鍋的間隙距離最少,最容易發(fā)生因距離不當導致炸鍋的現(xiàn)象。最好不但可以說出其然,還可以說出其所以然。

 

先給一個沒有放置鍋具的諧振圖,以作參考。

圖一:顯示諧振周期為27.8K

IMG_20150202_171107

請猜以下的圖:

圖二,放置304鍋。

IMG_20150202_171202

圖三,放置304鍋。

IMG_20150202_171338

圖四,放置430鍋。

IMG_20150202_171639

圖五,放置430鍋。

IMG_20150202_172840

圖二與圖三,都是放置同樣的304鍋,猜那一個圖距離是最危險的。

圖四與圖五,都是放置同樣的430鍋,猜那一個圖距離是最危險的。

請為你的答案提供理論依據(jù),祝大家幸福羅~~~~~~

全部回復(36)
正序查看
倒序查看
2015-02-04 09:36
帖子非常不錯,推薦到帖子底部經(jīng)典圖庫。更多請點擊哦:http://www.zjkrx.cn/bbs/classic/
0
回復
VME_ET
LV.4
3
2015-02-04 11:58

圖四與圖五,都是放置同樣的430鍋,猜那一個圖距離是最危險的。

 

 

圖五最危險
0
回復
hero0765
LV.4
4
2015-02-04 12:36
@VME_ET
圖四與圖五,都是放置同樣的430鍋,猜那一個圖距離是最危險的。  圖五最危險
能否講解一下你判斷的依據(jù)。
0
回復
2015-02-04 19:46
占個位置俺是來聽課的~
0
回復
yuhu0012
LV.1
6
2015-02-04 22:31
站個位置,來學習一下!
0
回復
igbtsy
LV.9
7
2015-02-06 07:38
@yuhu0012
站個位置,來學習一下!

1.只要加在IGBT的上的電壓、電流不超過限值,都不會炸機,除非是諧振電容在沒有放電至零的狀況下,特別是離零電壓較遠時IGBT開通,造成管耗極大而瞬間炸機。

2.要長期安全可靠使用,IGBT的電壓、電流富裕量必須放足。裕量不足的,特別是那些滿額使用的特別容易損壞。

3.單管模式的主要問題是電壓擊穿功率管。因此過電壓保護必須超前,在過電壓來到之前提前關閉激勵讓功率管停止工作是最有效的辦法。

4.鍋與線盤間的距離有經(jīng)驗可以借用,沒有的話自己多試幾次就知道了,加上改變線圈的圈數(shù)與之配合,目的是做到電路阻抗及磁路阻抗的匹配,可以獲得最佳的工作狀態(tài)和最高的熱效率。

0
回復
hero0765
LV.4
8
2015-02-06 16:23

給大家說明:      首先要搞清楚,在家用的單管并聯(lián)模式的逆變器下,LC并聯(lián)振蕩回路,其一直是處于諧振頻率下工作,而不隨IGBT的開關頻率的變化而變化。諧振頻率是由線盤與鍋具的等效電感L,與諧振電容C決定。

同理,LC串聯(lián)回路,也是一樣。請看下圖:

通過上面三個功率,我們可以知道,即使隨著PWM的導通時間增加,但LC的諧振頻率是幾乎不變的。還有從三個圖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電容的上升沿時間T1要比下降沿時間T2要短,而且T1與T2在各不同的開關頻率下都是一樣的,例如,1600W的T1等于2600W的T1,其這可以反映出,電容對電感放電時,存在反向的電動勢,使電容充電快于放電。

0
回復
udisk
LV.1
9
2015-02-06 22:30
@hero0765
給大家說明:   首先要搞清楚,在家用的單管并聯(lián)模式的逆變器下,LC并聯(lián)振蕩回路,其一直是處于諧振頻率下工作,而不隨IGBT的開關頻率的變化而變化。諧振頻率是由線盤與鍋具的等效電感L,與諧振電容C決定。同理,LC串聯(lián)回路,也是一樣。請看下圖:[圖片][圖片][圖片]通過上面三個功率,我們可以知道,即使隨著PWM的導通時間增加,但LC的諧振頻率是幾乎不變的。還有從三個圖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電容的上升沿時間T1要比下降沿時間T2要短,而且T1與T2在各不同的開關頻率下都是一樣的,例如,1600W的T1等于2600W的T1,其這可以反映出,電容對電感放電時,存在反向的電動勢,使電容充電快于放電。
原來這樣的
0
回復
hero0765
LV.4
10
2015-02-09 15:36
@hero0765
給大家說明:   首先要搞清楚,在家用的單管并聯(lián)模式的逆變器下,LC并聯(lián)振蕩回路,其一直是處于諧振頻率下工作,而不隨IGBT的開關頻率的變化而變化。諧振頻率是由線盤與鍋具的等效電感L,與諧振電容C決定。同理,LC串聯(lián)回路,也是一樣。請看下圖:[圖片][圖片][圖片]通過上面三個功率,我們可以知道,即使隨著PWM的導通時間增加,但LC的諧振頻率是幾乎不變的。還有從三個圖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電容的上升沿時間T1要比下降沿時間T2要短,而且T1與T2在各不同的開關頻率下都是一樣的,例如,1600W的T1等于2600W的T1,其這可以反映出,電容對電感放電時,存在反向的電動勢,使電容充電快于放電。

第二點,我們搞清楚這個概念:

無論串聯(lián)諧振還是并聯(lián)諧振,當開關信號頻率f1(輸入信號頻率)等于諧振頻率f0,此時諧振電路的電抗都會變成純阻性,只是這個阻值不同而已。串聯(lián)諧振為R,阻抗值達到最小;并聯(lián)諧振為Q*Q*R或者為(L/R)*C,因為諧振時的Q=(根號(L/C))/R,阻抗值達到最大。請看圖1。

并聯(lián)諧振:當f1 > f0時候,LC并聯(lián)電路的阻抗呈現(xiàn)容性。

串聯(lián)諧振:當f1 < f0時候,LC并聯(lián)電路的阻抗呈現(xiàn)容性。

我們做電磁加熱電源,都有一個經(jīng)驗,就是不能讓LC回路工作在容性區(qū)域,而是工作在弱感性區(qū)域左右,這樣才能讓IGBT安全工作。

而我原來探討過一個問題,為何在單管并聯(lián)電路,某些鍋具與線盤之間的間隙比較小的時候,會造成容易炸機。就是因為距離近容易讓LC回路工作在容性區(qū)域。請看圖2??梢园l(fā)現(xiàn)f1 > f0,所以,這樣是會導致炸機的。

這里衍生了另一個問題,暴露了我們目前家用同步電路的缺點,同步電路的作用應該是偵測一個完整的諧振周期結(jié)束后,再反饋給芯片,讓芯片安全導通IGBT,但由于距離的變化,這時的同步電路出現(xiàn)提早的誤觸發(fā),導致IGBT提前導通。如果同步電路還是正確地檢測了一個完整的諧振周期后,再反饋給IC,IC再導通IGBT,即使這么小的距離,也應該可以安全工作的。

因此,在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,當f1 = f0,我們可以獲得這個逆變電源最小的輸出功率,也就是我們家用電磁爐常說的最低連續(xù)檔。

        串聯(lián)諧振電路,當f1 = f0,我們可以獲得這個逆變電源最大的輸出功率。

圖1:

圖2:

0
回復
秋雨_225
LV.7
11
2015-02-09 22:31
@hero0765
第二點,我們搞清楚這個概念:無論串聯(lián)諧振還是并聯(lián)諧振,當開關信號頻率f1(輸入信號頻率)等于諧振頻率f0,此時諧振電路的電抗都會變成純阻性,只是這個阻值不同而已。串聯(lián)諧振為R,阻抗值達到最??;并聯(lián)諧振為Q*Q*R或者為(L/R)*C,因為諧振時的Q=(根號(L/C))/R,阻抗值達到最大。請看圖1。并聯(lián)諧振:當f1>f0時候,LC并聯(lián)電路的阻抗呈現(xiàn)容性。串聯(lián)諧振:當f1f0,所以,這樣是會導致炸機的。這里衍生了另一個問題,暴露了我們目前家用同步電路的缺點,同步電路的作用應該是偵測一個完整的諧振周期結(jié)束后,再反饋給芯片,讓芯片安全導通IGBT,但由于距離的變化,這時的同步電路出現(xiàn)提早的誤觸發(fā),導致IGBT提前導通。如果同步電路還是正確地檢測了一個完整的諧振周期后,再反饋給IC,IC再導通IGBT,即使這么小的距離,也應該可以安全工作的。因此,在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,當f1=f0,我們可以獲得這個逆變電源最小的輸出功率,也就是我們家用電磁爐常說的最低連續(xù)檔。     在串聯(lián)諧振電路,當f1=f0,我們可以獲得這個逆變電源最大的輸出功率。圖1:[圖片]圖2:[圖片]
這個好解決啊,用諧振電流過零比較器,當電流過零點時,給比較器一個信號,比較器輸出一個高電平。這個高電平信號和PWM脈沖信號通過一與門相與后再輸出給后面的電路。如果電流還沒過零點時,PWM脈沖已經(jīng)先到,這時與門只有一個條件,還差一個條件,因此條件不成立。脈沖信號無法通過與門輸出,必須要等到電流過零信號到來才能輸出。
0
回復
hero0765
LV.4
12
2015-02-26 12:06
@hero0765
第二點,我們搞清楚這個概念:無論串聯(lián)諧振還是并聯(lián)諧振,當開關信號頻率f1(輸入信號頻率)等于諧振頻率f0,此時諧振電路的電抗都會變成純阻性,只是這個阻值不同而已。串聯(lián)諧振為R,阻抗值達到最小;并聯(lián)諧振為Q*Q*R或者為(L/R)*C,因為諧振時的Q=(根號(L/C))/R,阻抗值達到最大。請看圖1。并聯(lián)諧振:當f1>f0時候,LC并聯(lián)電路的阻抗呈現(xiàn)容性。串聯(lián)諧振:當f1f0,所以,這樣是會導致炸機的。這里衍生了另一個問題,暴露了我們目前家用同步電路的缺點,同步電路的作用應該是偵測一個完整的諧振周期結(jié)束后,再反饋給芯片,讓芯片安全導通IGBT,但由于距離的變化,這時的同步電路出現(xiàn)提早的誤觸發(fā),導致IGBT提前導通。如果同步電路還是正確地檢測了一個完整的諧振周期后,再反饋給IC,IC再導通IGBT,即使這么小的距離,也應該可以安全工作的。因此,在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,當f1=f0,我們可以獲得這個逆變電源最小的輸出功率,也就是我們家用電磁爐常說的最低連續(xù)檔。     在串聯(lián)諧振電路,當f1=f0,我們可以獲得這個逆變電源最大的輸出功率。圖1:[圖片]圖2:[圖片]

第三點,我們需要討論以下問題:

      1)客戶的原樣機用的是線圈盤110uH,諧振電容:0.27uF;

  2)我們現(xiàn)在用的是線圈盤68uH,諧振電容:0.4uF.

    上面兩種組合,都可以得到接近的LC諧振頻率,那么兩者會有啥區(qū)別呢?(無限電 P69 與 現(xiàn)代高頻 P140 )

     第二種情況,線盤的發(fā)熱比較利害,究其原因,請看下面的分析。

LC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的總輸入阻抗

   

Y叫做導納,它就是阻抗Z的倒數(shù)。

分子與分母同乘以 ( jwL-R ) ,經(jīng)整理得:

公式:4-46

使虛部為0,從而使Z的模最大。

可得諧振頻率與L,C大小的關系,

當諧振時,由公式:4-46 ,虛部為0,可得并聯(lián)諧振時的阻抗。

 公式:4-52

由于品質(zhì)系數(shù)LC諧振電路(無論是串聯(lián),還是并聯(lián))的品質(zhì)因數(shù)Q

代入公式:4-52 可知道阻抗與品質(zhì)系數(shù)Q的關系。

因此,如果希望諧振時的阻抗值最大,就需要盡量增大L,減少C。

諧振時,輸入電流諧振電路的總電流降到最小Io,大小為:(注意:這是總電流,LC的支電流并不等于Io,且并非最?。?

其中Um為LCR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兩端的直流電壓值。

電感支流與電容支流的電流瞬時值分別如下:

            

經(jīng)過化簡后,得:

由此可見電感和電容支路的電流很大,均等于電路品質(zhì)因數(shù)Q倍的輸入電流Io。而Io又卻是兩者矢量合成后的值,由于兩者方向相反,反而Io很小,這一點理解起來卻是有一定的難度。可以借助下圖幫助理解。

 所以,我們經(jīng)常發(fā)現(xiàn)線盤發(fā)熱厲害,或者諧振電容發(fā)熱厲害,這時候就需要考慮加大Q值,從而減少諧振電感與電容支路上的電流值。

0
回復
igbtsy
LV.9
13
2015-02-28 17:31
@hero0765
第三點,我們需要討論以下問題:   1)客戶的原樣機用的是線圈盤110uH,諧振電容:0.27uF;  2)我們現(xiàn)在用的是線圈盤68uH,諧振電容:0.4uF.  上面兩種組合,都可以得到接近的LC諧振頻率,那么兩者會有啥區(qū)別呢?(無限電P69與現(xiàn)代高頻P140)   第二種情況,線盤的發(fā)熱比較利害,究其原因,請看下面的分析。LC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的總輸入阻抗  [圖片]Y叫做導納,它就是阻抗Z的倒數(shù)。[圖片]分子與分母同乘以(jwL-R),經(jīng)整理得:[圖片]公式:4-46使虛部為0,從而使Z的模最大。[圖片]可得諧振頻率與L,C大小的關系,[圖片]當諧振時,由公式:4-46,虛部為0,可得并聯(lián)諧振時的阻抗。[圖片] 公式:4-52由于品質(zhì)系數(shù)LC諧振電路(無論是串聯(lián),還是并聯(lián))的品質(zhì)因數(shù)Q:[圖片]代入公式:4-52可知道阻抗與品質(zhì)系數(shù)Q的關系。[圖片]因此,如果希望諧振時的阻抗值最大,就需要盡量增大L,減少C。諧振時,輸入電流諧振電路的總電流降到最小Io,大小為:(注意:這是總電流,L與C的支電流并不等于Io,且并非最?。圖片]其中Um為LCR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兩端的直流電壓值。電感支流與電容支流的電流瞬時值分別如下:[圖片]       [圖片]經(jīng)過化簡后,得:[圖片]由此可見電感和電容支路的電流很大,均等于電路品質(zhì)因數(shù)Q倍的輸入電流Io。而Io又卻是兩者矢量合成后的值,由于兩者方向相反,反而Io很小,這一點理解起來卻是有一定的難度??梢越柚聢D幫助理解。[圖片] 所以,我們經(jīng)常發(fā)現(xiàn)線盤發(fā)熱厲害,或者諧振電容發(fā)熱厲害,這時候就需要考慮加大Q值,從而減少諧振電感與電容支路上的電流值。

你說了那么多,實際上做單管的都知道一個簡單的原理:

等諧振電容放光電后來激勵是安全的,在小功率時諧振電容沒有完全放光電,還有點殘余電壓,此時來激勵脈沖也是可以的,因為電容上的殘余電壓不高,放電電流不是很大。

如果再要做小功率只能是用間隙加熱的方式,目的是避免在過高的電容殘余電壓時來激勵脈沖,導致?lián)p壞功率管。

我這樣解釋是很簡單而通俗易懂了吧,不必用公式作復雜的計算。

1
回復
dddhxxq
LV.2
14
2015-03-01 16:19
@hero0765
第三點,我們需要討論以下問題:   1)客戶的原樣機用的是線圈盤110uH,諧振電容:0.27uF;  2)我們現(xiàn)在用的是線圈盤68uH,諧振電容:0.4uF.  上面兩種組合,都可以得到接近的LC諧振頻率,那么兩者會有啥區(qū)別呢?(無限電P69與現(xiàn)代高頻P140)   第二種情況,線盤的發(fā)熱比較利害,究其原因,請看下面的分析。LC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的總輸入阻抗  [圖片]Y叫做導納,它就是阻抗Z的倒數(shù)。[圖片]分子與分母同乘以(jwL-R),經(jīng)整理得:[圖片]公式:4-46使虛部為0,從而使Z的模最大。[圖片]可得諧振頻率與L,C大小的關系,[圖片]當諧振時,由公式:4-46,虛部為0,可得并聯(lián)諧振時的阻抗。[圖片] 公式:4-52由于品質(zhì)系數(shù)LC諧振電路(無論是串聯(lián),還是并聯(lián))的品質(zhì)因數(shù)Q:[圖片]代入公式:4-52可知道阻抗與品質(zhì)系數(shù)Q的關系。[圖片]因此,如果希望諧振時的阻抗值最大,就需要盡量增大L,減少C。諧振時,輸入電流諧振電路的總電流降到最小Io,大小為:(注意:這是總電流,L與C的支電流并不等于Io,且并非最小)[圖片]其中Um為LCR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兩端的直流電壓值。電感支流與電容支流的電流瞬時值分別如下:[圖片]       [圖片]經(jīng)過化簡后,得:[圖片]由此可見電感和電容支路的電流很大,均等于電路品質(zhì)因數(shù)Q倍的輸入電流Io。而Io又卻是兩者矢量合成后的值,由于兩者方向相反,反而Io很小,這一點理解起來卻是有一定的難度??梢越柚聢D幫助理解。[圖片] 所以,我們經(jīng)常發(fā)現(xiàn)線盤發(fā)熱厲害,或者諧振電容發(fā)熱厲害,這時候就需要考慮加大Q值,從而減少諧振電感與電容支路上的電流值。
好久沒看到好技術帖了,謝謝。
0
回復
2015-03-02 10:27
@dddhxxq
好久沒看到好技術帖了,謝謝。
好帖頂一下
0
回復
2015-03-02 10:56
話題不錯~電源網(wǎng)微論壇(http://m.wsq.qq.com/264421032)正式上線了!

從此小伙伴們又有了一個可以隨時隨地玩耍的地方~


進入微論壇貼心方法,請掃描:




0
回復
hero0765
LV.4
17
2015-03-02 14:17
@igbtsy
你說了那么多,實際上做單管的都知道一個簡單的原理:等諧振電容放光電后來激勵是安全的,在小功率時諧振電容沒有完全放光電,還有點殘余電壓,此時來激勵脈沖也是可以的,因為電容上的殘余電壓不高,放電電流不是很大。如果再要做小功率只能是用間隙加熱的方式,目的是避免在過高的電容殘余電壓時來激勵脈沖,導致?lián)p壞功率管。我這樣解釋是很簡單而通俗易懂了吧,不必用公式作復雜的計算。
我想知道為什么在小功率時候,諧振電容沒有完全放光電,同步電路就觸發(fā)了IC輸出PWM,我們現(xiàn)在家用這種同步電路為何存在這樣的缺點?通過什么方法可以改善或者改變這種缺點(包括使用軟件與硬件)?我現(xiàn)在只發(fā)現(xiàn)的一種,通過軟件設置,當同步電路的觸發(fā)了IC輸出PWM后,并不是馬上輸出而是延時幾微妙才輸出。還有,就是通過精準測量同步電路兩端的電壓的變化,然后芯片內(nèi)部計算比較,判斷此時是否可以安全導通IGBT。
1
回復
hero0765
LV.4
18
2015-03-02 15:16
@hero0765
第三點,我們需要討論以下問題:   1)客戶的原樣機用的是線圈盤110uH,諧振電容:0.27uF;  2)我們現(xiàn)在用的是線圈盤68uH,諧振電容:0.4uF.  上面兩種組合,都可以得到接近的LC諧振頻率,那么兩者會有啥區(qū)別呢?(無限電P69與現(xiàn)代高頻P140)   第二種情況,線盤的發(fā)熱比較利害,究其原因,請看下面的分析。LC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的總輸入阻抗  [圖片]Y叫做導納,它就是阻抗Z的倒數(shù)。[圖片]分子與分母同乘以(jwL-R),經(jīng)整理得:[圖片]公式:4-46使虛部為0,從而使Z的模最大。[圖片]可得諧振頻率與L,C大小的關系,[圖片]當諧振時,由公式:4-46,虛部為0,可得并聯(lián)諧振時的阻抗。[圖片] 公式:4-52由于品質(zhì)系數(shù)LC諧振電路(無論是串聯(lián),還是并聯(lián))的品質(zhì)因數(shù)Q:[圖片]代入公式:4-52可知道阻抗與品質(zhì)系數(shù)Q的關系。[圖片]因此,如果希望諧振時的阻抗值最大,就需要盡量增大L,減少C。諧振時,輸入電流諧振電路的總電流降到最小Io,大小為:(注意:這是總電流,L與C的支電流并不等于Io,且并非最?。圖片]其中Um為LCR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兩端的直流電壓值。電感支流與電容支流的電流瞬時值分別如下:[圖片]       [圖片]經(jīng)過化簡后,得:[圖片]由此可見電感和電容支路的電流很大,均等于電路品質(zhì)因數(shù)Q倍的輸入電流Io。而Io又卻是兩者矢量合成后的值,由于兩者方向相反,反而Io很小,這一點理解起來卻是有一定的難度??梢越柚聢D幫助理解。[圖片] 所以,我們經(jīng)常發(fā)現(xiàn)線盤發(fā)熱厲害,或者諧振電容發(fā)熱厲害,這時候就需要考慮加大Q值,從而減少諧振電感與電容支路上的電流值。

關注第四個問題:如何確定L,C,線盤與鍋的間隙S的關系。

LCR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中,線盤與鍋的間隙S會影響到線盤與鍋體耦合后的等效電感量與電阻大小。

304鍋體與線盤的距離越近,其等效電感量越小。

430鍋體與線盤的距離越近,其等效電感量越大。

兩者所引起的諧振頻率變化是相反的,從而導致IGBT的開關頻率變化也是相反的。

但兩者都使等效電阻變大,這點可以從放鍋后在一定時間內(nèi)測量到的諧振波形個數(shù)變小,得到印證。

因此,線盤與鍋的間隙S的多少最大影響的是等效電感量。我們時常會遇到在市面上買回來的線盤,讓其輸出某個最大功率P時候,會由于超過IGBT的反向電壓值1200V,而限制了PWM的大小輸出,導致不能輸出P,這種情況特別在430鍋體中出現(xiàn)。但我們并不想增加諧振電容C(因為增加C會使在最低連續(xù)工作功率中,IGBT發(fā)熱嚴重),或者修改線盤電感量大?。ㄒ驗樾S不想訂做線盤,買現(xiàn)成的便宜)。那這時候,就可以改變線盤與鍋的間隙S,這是變相地修改了線盤電感量的大小,例如從15mm,修改成11mm。我們會問這個距離可以縮小得有多小呢?因為對于430來說,等效電感量變大了,諧振頻率變小了,從而把IGBT的反向電壓值拉低了,在相同的輸出功率情況下。而反觀304來說等效電感量變小了,諧振頻率變大了,從而把IGBT的反向電壓值拉高了,在相同的輸出功率情況下。所以這個是一個帶有矛盾的方法。因此,如果在最大輸出功率下,304鍋體的IGBT的反向電壓值有余量的情況下,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來彌補430鍋體加熱上的不足。

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,找到一種鍋體,可以把線盤與鍋的間隙縮小到不到2mm,還可以照常加熱。因此,我們可以打破一種常規(guī)的憂慮:“線盤與鍋的間隙必須大于某某距離。

0
回復
igbtsy
LV.9
19
2015-03-02 20:06
@hero0765
我想知道為什么在小功率時候,諧振電容沒有完全放光電,同步電路就觸發(fā)了IC輸出PWM,我們現(xiàn)在家用這種同步電路為何存在這樣的缺點?通過什么方法可以改善或者改變這種缺點(包括使用軟件與硬件)?我現(xiàn)在只發(fā)現(xiàn)的一種,通過軟件設置,當同步電路的觸發(fā)了IC輸出PWM后,并不是馬上輸出而是延時幾微妙才輸出。還有,就是通過精準測量同步電路兩端的電壓的變化,然后芯片內(nèi)部計算比較,判斷此時是否可以安全導通IGBT。

   調(diào)整線圈的匝數(shù),是為了電路阻抗的匹配。調(diào)整鍋與線盤間的距離,是為了磁路阻抗的匹配。二者的匹配做好了,能達到最大的功率和最小的功率管損耗。

   如果對這二點還不能理解,你再把高中電學中的電磁感應部分再去細讀和領會。

   如果要根深蒂固的理解,一輩子也不忘記,在功率管與線圈間用一個變壓器進行匹配,到時你會對一切晃然大悟的,原來是如此的簡單,高中電學部分把基本的精華都包含進去了。

0
回復
whlz58
LV.4
20
2015-03-03 10:12
圖2和圖5的線盤與鍋的距離小,小功率IGBT發(fā)熱大!
0
回復
smufiel
LV.4
21
2015-03-03 10:25
@hero0765
第三點,我們需要討論以下問題:   1)客戶的原樣機用的是線圈盤110uH,諧振電容:0.27uF;  2)我們現(xiàn)在用的是線圈盤68uH,諧振電容:0.4uF.  上面兩種組合,都可以得到接近的LC諧振頻率,那么兩者會有啥區(qū)別呢?(無限電P69與現(xiàn)代高頻P140)   第二種情況,線盤的發(fā)熱比較利害,究其原因,請看下面的分析。LC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的總輸入阻抗  [圖片]Y叫做導納,它就是阻抗Z的倒數(shù)。[圖片]分子與分母同乘以(jwL-R),經(jīng)整理得:[圖片]公式:4-46使虛部為0,從而使Z的模最大。[圖片]可得諧振頻率與L,C大小的關系,[圖片]當諧振時,由公式:4-46,虛部為0,可得并聯(lián)諧振時的阻抗。[圖片] 公式:4-52由于品質(zhì)系數(shù)LC諧振電路(無論是串聯(lián),還是并聯(lián))的品質(zhì)因數(shù)Q:[圖片]代入公式:4-52可知道阻抗與品質(zhì)系數(shù)Q的關系。[圖片]因此,如果希望諧振時的阻抗值最大,就需要盡量增大L,減少C。諧振時,輸入電流諧振電路的總電流降到最小Io,大小為:(注意:這是總電流,L與C的支電流并不等于Io,且并非最?。圖片]其中Um為LCR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兩端的直流電壓值。電感支流與電容支流的電流瞬時值分別如下:[圖片]       [圖片]經(jīng)過化簡后,得:[圖片]由此可見電感和電容支路的電流很大,均等于電路品質(zhì)因數(shù)Q倍的輸入電流Io。而Io又卻是兩者矢量合成后的值,由于兩者方向相反,反而Io很小,這一點理解起來卻是有一定的難度??梢越柚聢D幫助理解。[圖片] 所以,我們經(jīng)常發(fā)現(xiàn)線盤發(fā)熱厲害,或者諧振電容發(fā)熱厲害,這時候就需要考慮加大Q值,從而減少諧振電感與電容支路上的電流值。
做產(chǎn)品就要像樓主一樣,要經(jīng)過精密的計算和大量的實驗驗證。
0
回復
hero0765
LV.4
22
2015-03-12 12:17
@hero0765
關注第四個問題:如何確定L,C,線盤與鍋的間隙S的關系。在LCR并聯(lián)諧振電路中,線盤與鍋的間隙S會影響到線盤與鍋體耦合后的等效電感量與電阻大小。304鍋體與線盤的距離越近,其等效電感量越小。430鍋體與線盤的距離越近,其等效電感量越大。兩者所引起的諧振頻率變化是相反的,從而導致IGBT的開關頻率變化也是相反的。但兩者都使等效電阻變大,這點可以從放鍋后在一定時間內(nèi)測量到的諧振波形個數(shù)變小,得到印證。因此,線盤與鍋的間隙S的多少最大影響的是等效電感量。我們時常會遇到在市面上買回來的線盤,讓其輸出某個最大功率P時候,會由于超過IGBT的反向電壓值1200V,而限制了PWM的大小輸出,導致不能輸出P,這種情況特別在430鍋體中出現(xiàn)。但我們并不想增加諧振電容C(因為增加C會使在最低連續(xù)工作功率中,IGBT發(fā)熱嚴重),或者修改線盤電感量大?。ㄒ驗樾S不想訂做線盤,買現(xiàn)成的便宜)。那這時候,就可以改變線盤與鍋的間隙S,這是變相地修改了線盤電感量的大小,例如從15mm,修改成11mm。我們會問這個距離可以縮小得有多小呢?因為對于430來說,等效電感量變大了,諧振頻率變小了,從而把IGBT的反向電壓值拉低了,在相同的輸出功率情況下。而反觀304來說,等效電感量變小了,諧振頻率變大了,從而把IGBT的反向電壓值拉高了,在相同的輸出功率情況下。所以這個是一個帶有矛盾的方法。因此,如果在最大輸出功率下,304鍋體的IGBT的反向電壓值有余量的情況下,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來彌補430鍋體加熱上的不足。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,找到一種鍋體,可以把線盤與鍋的間隙縮小到不到2mm,還可以照常加熱。因此,我們可以打破一種常規(guī)的憂慮:“線盤與鍋的間隙必須大于某某距離?!盵圖片][圖片][圖片][圖片]

關注第5個問題:

       手頭上拿到一個共膜濾波電感,它能夠通多大的電流?剛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,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這個電感的材質(zhì):銅,這個電感的線徑為:1.6mm,得出面積為2平方mm,再找到一個數(shù)據(jù),銅的電流密度為:3.5A~4A/平方mm,因此得出結(jié)論,這個共膜濾波電感只能通8A電流,否則會燒斷。但實驗證明,其可以通28A的電流都沒有問題,只有稍微的熱量。因此,我反思了一下,糾正了我原有一些的誤解,對共膜濾波電感有了如下新的認識:它簡單來說就是相當于一根能夠濾波的保險管。如果把共膜濾波電感的導線弄成直線,放在電路上,它就是完完全全就是一根保險管。

電感的發(fā)熱,來自其功率損耗。

在其兩端的壓降UL又等于:

  公式(一)

因此電感的電感量越大,UL就越大 ; 在輸入功率Pi恒定情況下,輸入市電Ui越小,UL也越大。

電路如下:

通過使用功率計,查看Pi,Ui,Ii ,然后再配以萬用表的交流電壓檔測量UL進行驗證。

得出的數(shù)據(jù)表:

從上表可以看到,在輸入功率差不多,頻率為50hz的情況下,電感兩端的壓降UL隨市電電壓Ui的降低而增加,從而根據(jù)公式計算,其損耗功率PL越大。

結(jié)論:我們得到一個共模電感后,要關注兩個參數(shù):

a.電感量, 為了衰減干擾的頻率信號。

b.其可以承受多大的損耗功率,所產(chǎn)生的溫度低于銅線被包裹的塑料皮的安全溫度。對于這個問題,本人有以下見解:根據(jù)銅的電流密度4A/平方mm, 對于2平方mm的銅線就可以通8A額定電流,根據(jù)上面使用數(shù)字表測量得到R=14歐姆,所以這根銅線的額定功率為:8*8*14= 896W。這樣不知道是否正確,如有其它意見可以提出。

但從上面的表格也出現(xiàn)了計算與測量的矛盾數(shù)值

如果根據(jù)上面的公式(一):分別代入Pi = 4800W,Ui = 250V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i = 4900W,Pi = 220V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Pi = 5000W,Pi = 180V;

分別可得到:UL = 27V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UL = 32V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UL = 39V,

這與萬用表測量到的數(shù)值有出入,難道是加了電容的緣故?而且如果計算值是電感兩端的壓降,那么這個值就偏大了,一般這個壓降是控制在市電值的3%之內(nèi),那么也就是6.6V.

那么把對應的輸入電流帶入,可得到損耗功率為27V * 20A = 540W , 32V * 23A = 736W ,39V * 28A = 1092W , 與上面計算的額定功率896W相比,還是蠻接近,那么應該在市電為180V,28A時,應該會比較熱,但發(fā)現(xiàn)煮了半個小時,熱量不燙手。所以,這個地方還是值得繼續(xù)思考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而這兩個參數(shù)是存在矛盾的,電感量越大,可以衰減到越低頻率的干擾,但UL的壓降也變得越大,增大損耗功率,所以這也是需要綜合考慮,進行取舍。

同理,也可以對整流后的濾波電感的發(fā)熱問題進行分析思考。

0
回復
igbtsy
LV.9
23
2015-03-12 15:33
@hero0765
關注第5個問題:    手頭上拿到一個共膜濾波電感,它能夠通多大的電流?剛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,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這個電感的材質(zhì):銅,這個電感的線徑為:1.6mm,得出面積為2平方mm,再找到一個數(shù)據(jù),銅的電流密度為:3.5A~4A/平方mm,因此得出結(jié)論,這個共膜濾波電感只能通8A電流,否則會燒斷。但實驗證明,其可以通28A的電流都沒有問題,只有稍微的熱量。因此,我反思了一下,糾正了我原有一些的誤解,對共膜濾波電感有了如下新的認識:它簡單來說就是相當于一根能夠濾波的保險管。如果把共膜濾波電感的導線弄成直線,放在電路上,它就是完完全全就是一根保險管。電感的發(fā)熱,來自其功率損耗。[圖片]在其兩端的壓降UL又等于:[圖片] 公式(一)因此電感的電感量越大,UL就越大;在輸入功率Pi恒定情況下,輸入市電Ui越小,UL也越大。[圖片][圖片][圖片]電路如下:[圖片]通過使用功率計,查看Pi,Ui,Ii,然后再配以萬用表的交流電壓檔測量UL進行驗證。[圖片][圖片]得出的數(shù)據(jù)表:[圖片]從上表可以看到,在輸入功率差不多,頻率為50hz的情況下,電感兩端的壓降UL隨市電電壓Ui的降低而增加,從而根據(jù)公式計算,其損耗功率PL越大。結(jié)論:我們得到一個共模電感后,要關注兩個參數(shù):a.電感量,為了衰減干擾的頻率信號。b.其可以承受多大的損耗功率,所產(chǎn)生的溫度低于銅線被包裹的塑料皮的安全溫度。對于這個問題,本人有以下見解:根據(jù)銅的電流密度4A/平方mm,對于2平方mm的銅線就可以通8A額定電流,根據(jù)上面使用數(shù)字表測量得到R=14歐姆,所以這根銅線的額定功率為:8*8*14=896W。這樣不知道是否正確,如有其它意見可以提出。但從上面的表格也出現(xiàn)了計算與測量的矛盾數(shù)值:如果根據(jù)上面的公式(一):分別代入Pi=4800W,Ui=250V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Pi=4900W,Pi=220V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Pi=5000W,Pi=180V;分別可得到:UL=27V,          UL=32V,          UL=39V,這與萬用表測量到的數(shù)值有出入,難道是加了電容的緣故?而且如果計算值是電感兩端的壓降,那么這個值就偏大了,一般這個壓降是控制在市電值的3%之內(nèi),那么也就是6.6V.那么把對應的輸入電流帶入,可得到損耗功率為27V*20A=540W, 32V*23A=736W,39V*28A=1092W,與上面計算的額定功率896W相比,還是蠻接近,那么應該在市電為180V,28A時,應該會比較熱,但發(fā)現(xiàn)煮了半個小時,熱量不燙手。所以,這個地方還是值得繼續(xù)思考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而這兩個參數(shù)是存在矛盾的,電感量越大,可以衰減到越低頻率的干擾,但UL的壓降也變得越大,增大損耗功率,所以這也是需要綜合考慮,進行取舍。同理,也可以對整流后的濾波電感的發(fā)熱問題進行分析思考。

很簡單的事給你搞復雜了。

搞技術就是要把復雜的理論通過實踐變?yōu)楹唵?、通俗、易懂、便于制造的生產(chǎn)手段及工藝。

0
回復
2015-04-30 11:00

好貼!要頂!

0
回復
wt.liu
LV.5
25
2015-04-30 11:28
震蕩時間越長的越會容易炸管。
0
回復
hw865
LV.6
26
2015-05-05 09:37
@igbtsy
你說了那么多,實際上做單管的都知道一個簡單的原理:等諧振電容放光電后來激勵是安全的,在小功率時諧振電容沒有完全放光電,還有點殘余電壓,此時來激勵脈沖也是可以的,因為電容上的殘余電壓不高,放電電流不是很大。如果再要做小功率只能是用間隙加熱的方式,目的是避免在過高的電容殘余電壓時來激勵脈沖,導致?lián)p壞功率管。我這樣解釋是很簡單而通俗易懂了吧,不必用公式作復雜的計算。

你覺得摟住說了這么多是啰嗦?我認為這才是精化,比其他光說不練強很多.

 

你說的只是知其然  而不知其然.

0
回復
hw865
LV.6
27
2015-05-05 09:43
@smufiel
做產(chǎn)品就要像樓主一樣,要經(jīng)過精密的計算和大量的實驗驗證。

對這才是真正做產(chǎn)品。

0
回復
mqyyqm
LV.6
28
2016-02-09 15:08
看看
0
回復
jinjia147
LV.5
29
2016-02-10 07:29
1
0
回復
yhr468
LV.2
30
2016-02-17 16:40
圖2和圖5線盤與鍋的間隙距離小,若只是8us試驗,是不會炸的
0
回復
阿三123
LV.5
31
2016-02-20 18:45
看看
0
回復
發(fā)